全屏背景
图片
自定内容
图片
自定内容
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图片
当前日期时间
导航菜单
文章分类
图片
文章正文
2015年12月9日,深圳晚报B10报道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15-12-10
摘要:深圳晚报讯(记者 杨慧/摄影 冯明) 在世界反法西战争胜利70 周年和清日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120周年的背景下, 作为《风帆时代》系列展览的第二展,《从浮世绘看日本军国主义的由来──近代浮世绘作品展》昨日开始在深圳图书馆二楼展出,展览借助日本独有的浮世绘这一艺术媒介,来探究日本军国主义是如何兴起,舆论又是如何在战争中发挥作用,并借此形象地展示中日近代战争中舆论战的得失。

从浮世绘看日本军国主义的由来

《风帆时代》系列第二展开幕

 

深圳晚报讯(记者 杨慧/摄影 冯明) 在世界反法西战争胜利70 周年和清日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120周年的背景下, 作为《风帆时代》系列展览的第二展,《从浮世绘看日本军国主义的由来──近代浮世绘作品展》昨日开始在深圳图书馆二楼展出,展览借助日本独有的浮世绘这一艺术媒介,来探究日本军国主义是如何兴起,舆论又是如何在战争中发挥作用,并借此形象地展示中日近代战争中舆论战的得失。本次展览由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大学主办,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承办。展览获得了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的资助。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陶一桃,深圳大学副校长徐晨,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巡视员柴凤春等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横须贺军港镇远号(左)观览之图(1895年)

作为一种媒介的浮世绘百幅精美的浮世绘,一方面把观众带入了艺术的瑰丽世界,另一方面却引发观众对于历史的深度思考,同时,隐身幕后对海洋文化进行多年深度研究的策展人张岩鑫、梁二平和他们一手创办的海洋艺术研究中心也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策展人,海洋文化学者梁二平告诉记者,影响战争的不只是枪炮,还有舆论;不论是发动战争,还是展开战争、记录战争,舆论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舆论就是战争的操盘手。所以,研究舆论与战争的关系,是战史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里我们想借助日本独有的浮世绘这一艺术媒介,来探究日本军国主义是如何兴起,舆论又是如何在战争中发挥作用,并借此形象地展示中日近代战争中舆论战的得失。策展人张岩鑫介绍:由于浮世绘特有的写实风格,它也被史家称为“江户时代生活的百科全书”。随着时代的风云变幻,江户在19 世纪中叶,“闭关锁国”的日本迎来了史上最大的海权挑战。直到1853年7 月8 日,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马修·佩里率美国舰队,带了5 吨清朝铜钱,来到日本要求通商。1854年2 月11 日,佩里率7 艘军舰再次“访日”。日本被迫与美国签署《日美亲善条约》,终结了日本的锁国时代。由于佩里的战舰多是黑色的,日本因此称此事为“黑船事件”,也叫“黑船来航”、“黑船开国”。值得注意的是从美国佩里将军率舰队来到横须贺港口那一刻起,浮世绘就多了一个主题——时政。日本的画家用画笔记录了一系列的“黑船事件”纪实画,这之中就有浮世绘,也可以说,从这时起浮世绘参与到国家的舆论之中。此后,从黑船来航到明治登基、变法、维新,从尊王攘夷、倒幕战争、到海上扩张,从牡丹社事件、占领琉球,到征韩争论;从扩军备战、赶添海军,到日清战争、日俄战争……几乎所有的政事军事重要事件,都有浮世绘的系列画作参与记录与鼓吹,尤其是日本的海外扩张,浮世绘皆有数量极大的绘画记录。以绘画作为一种舆论工具或媒介,在这一点上,浮世绘的活跃与繁荣在世界绘画史上极为少见。


2015年12月8日《风帆时代——海战绘画展之2》展览现场

《风帆时代》系列第二展观者如云

 

从浮世绘中总结战争得失

梁二平表示:这个展览选择“黑船事件”为起点,一直到日俄战争,也就是半个世纪的时间,日本军国主义迅速膨胀,日本由一个蕞尔小国成为一个军事帝国。而这一时段的浮世绘,恰好以其多样多量的画作,记录了这一段特殊的历史。可以说,从这些浮世绘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日本军国主义的发生发展的清晰链条。那时日本成功掌握了舆论传播与危机公关。相反,此时大清国媒体,不是没有关注这场战争,就是夸大清廷军队的力量,虚报战果,上海《点石斋画报》的一些绘画报道,明明败了,却说大捷,明明是谈判割地,却讲“赞成和局”。误导大众认为:日本与中国开战是鸡蛋碰石头。连李鸿章在甲午战争后,都对《纽约时报》抱怨,大清媒体不将真相告诉读者。张岩鑫感叹说:“站在今天,回望历史,这些浮世绘作品,不仅让人们看到一种独特的绘画品种,更会以它复杂的背景牵动人心,进而引发人们的思考,日本军国主义不是一天生成的。”这些资料在向公众展示的同时,也将收入海洋艺术研究中心的国际化数据库,正如张岩鑫所说:“这些绘画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通过这些艺术作品,还原当时的历史现场,也为研究海战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材料,加深了我们对海权与海洋文化的理解。”据悉,梁二平与张岩鑫策划的系列海洋绘画项目已通过全国艺术评审专家、国家文化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评审委员会的评定,批准成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

 

致远经远两舰打开历史尘封

深圳晚报讯(记者杨慧) 昨天展出的《风帆时代——海战绘画展之2》中的另一个部分是“致远舰、经远舰考古发现图片展”。在120 多年前甲午海战中,邓世昌的致远舰和林永升的经远舰编在一小队,在最后阶段,两人都曾指挥战舰撞向敌舰,怎奈壮志不酬,英雄先没。两舰先后战沉于黄海海域。邓世昌殉国后举国震动,清廷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林永升殉国后,清廷以其在海战中“争先猛进,死事最烈”,照提督例从优议恤,亦追封“太子少保”,世袭骑都尉兼云骑尉,子林大鑫袭世职。邓公、林公在后世眼中早已成为北洋水师的精神象征,也代表着中华民族抵御外强的精神气节。

如今他们的战船就在黄海的海底,其中致远舰在辽宁丹东海域,国家文物局已经开始对其展开考古工作,在前期的调查中已有百余件重要文物出水;经远舰沉没在辽宁庄河海域,经过近半年的准备,在去年8月,展览组办方联合中国知名水下摄影师首次独家拍摄到了致远舰的水下照片;同时又在文史爱好者手中寻访到诸多关于经远舰的遗物。本次展览将致远舰和经远舰遗物的照片用以纪念那段令人悲痛而又悲壮的历史。这个小展览虽然很小,但在国内却是首次。

 

 

 

2015年12月8日《风帆时代——海战绘画展之2》展览现场

展览还展出了55 艘海战船精美模型,这些模型是由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海战模型研究基地团队制作的。在昨天的开幕式上,该基地正式挂牌。

全屏背景
自定内容

Copyright © 2009-2011,www.xxxxxx.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您的网站名称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沪ICP备XXXXXX号